重庆日报全媒体讯(记者 李星婷)11月23日,中国智能媒体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广联广播电视研究会2020年会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。本次论坛以“智能化与新媒体: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与转变”为主题。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甘肃、河南等省市高校的专家学者,以及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统的业界人士等共计150余人,汇聚山城重庆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行业的融合发展。
据了解,当前,随着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广泛应用,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正在朝着全业态的智能化、智慧化方向快速地发展,AI合成主播、智能画面编辑、8K沉浸式的智能演播室等技术在传媒业的运用非常广泛。
论坛上,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部部长高晓红以《广播电视教育的坚守与创新》为题作主题报告。她列举了“中国新闻大讲堂——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”在全国727所有新闻类专业高校讲授、“光明影院”无障碍电影制作与公益传播、数字文化中国融媒体视频创作3个案例,生动阐述对传媒学生培养的方向。她表示,“中国新闻大讲堂”让抗疫精神进校园,很好体现了媒体记者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,把鲜活的故事和优秀的新闻作品推进课堂,有助于在专业教学中,强化价值引领,使学生真学、真懂、真信、真用。
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院长、二级教授唐宁作了主题报告《全媒体时代融产品研发的理念与策略》,他特别强调要走出重形式,轻内容;重技术,轻质量;重资源、生产融合,轻传播、运营融合的误区。唐宁对融产品创新趋势进行剖析,认为其具有内容选择民生化,传播渠道立体化,传播方式移动化、直播化,传播手段数据化、智能化的特征;提出要着力发掘、培养一专多能的融媒体人才。
重庆巴渝学者特聘教授、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红秀在《中国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产业策略》的报告中,对几家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企业,进行了技术、市场、业务三个方面的产业融合度测评。李红秀通过测评发现,中国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产业融合还处于中低度融合阶段,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应在价值链、供需链以及空间链融合等具体的产业融合上不断探索。
当天下午,以“广播电视发展与媒体融合”“智能媒体与影视文化”“智能媒体与跨文化传播”为主题的三场分论坛依次进行,大家结合各自的探索,分享交流了“电商直播”现状、5G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、“网络失智”、vlog在时政新闻中的应用、社交类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与伦理风险等37个业内关心的热点议题。